首页 文章详情

他转型做业务后,说自己从没后悔过!

唐韧 | 423 2021-03-16 13:08 0 0 0
UniSMS (合一短信)

之前写了篇文章分享了我一位做产品的朋友转型去做业务的事儿,从后台收到的留言看,有不少人都做过类似选择。


我那位朋友看到文章后,又跟我讲了下从产品转型业务后的一些变化,这里也继续跟你们分享下,我觉得还是蛮有启发的。


首先,他就是网上常说的职场 35 岁人群。但不像传闻的那样,他并没有遇到职场危机,反而干得很好。


从产品转型业务不是因为产品干不下去了,相反,他做产品带团队都是一把好手。


至于转型的原因,我在那篇文章里也说了,主要是谋求更高的上升空间。所以,年龄真不是阻碍职场人发展的制约因素。


其次,他的这次转型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仔细的思考和利弊权衡,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正式申请转岗前,他就和领导申请承接了一部分业务工作。这种转变,让他对做业务这件事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并且从中感受到做产品和做业务的区别。


他跟我说,以前做产品的时候只需要把业务需求落地就好,做的更多是项目管理和细节执行工作。这个过程更偏工程型,像做数学题,始终在解答固定的答案。


现在做业务,面临的都是实际的一线问题,做的更多是围绕目标探索路径并给出方案和执行策略的工作,更偏探索型,像做科学实验,始终在尝试不同的方法。


正是因为科学实验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应的方法也在时刻变化,这就是业务为啥老是变需求的原因。


他说,做业务的人并不傻,也不是他们瞎提需求。之所以出现需求反复变化,一方面是缺乏对业务和产品结合的思考,另一方面就是低估了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的实现成本。


说实话,这种感觉我也曾有过体会。


之前我在创业公司做过一段时间的业务运营,对于面临问题的不确定性,所提需求的时效性和产品研发的进度始终会存在偏差,所以产品才会持续版本升级。这是所有团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本是无解的。


上次文章的留言区也有一个从产品赚业务的读者分享了他的经历,这种感觉是类似的。



在他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身边也有朋友提出质疑。但他说,自己想清楚的事,别人怎么看不重要。


而且目前看,他从未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有过后悔。觉得自己的职业路线按照这个方向和步骤去是正确的。


另外,他也跟我说了下做业务的真实感受,并且给出了对于想转业务的产品经理的一些具体建议。


第一,明确自己的职业上升通道。干产品的不可能一辈子画图写文档,得看看你领导以及你领导的领导是个什么职业路径,你是否能借鉴。


第二,所在公司的特点是业务驱动还是产品技术驱动。业务驱动意味着资源和话语权都在业务侧,产品和业务的关系始终是从属关系。如果想获得更高的职业天花板,就得向业务靠近。


第三,关注数据,尤其是结合业务数据分析寻找产品机会。多掌握一些基于数据的分析方法,很多产品需求其实都隐藏在数据里。并且,业务做得好不好,数据感很重要。


都说做业务、做业务,那到底什么是做业务呢?


在我看来,做业务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人为活动,以及对基于活动结果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提炼,进而得出下一次人为活动的改进策略。


如果你们参加过公司级的经营分析会,对这个过程的感受就会比较深刻。


在经分会上,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看数据,看各种维度的数据,然后从数据对比和差异中找问题,然后再讨论改进方案。


所以,如果你也面临职业上升的选择,或许可以参考一下上述建议。


当然,转型做业务并不是产品经理的唯一出路。一直在产品岗位上干得很好的大有人在,年龄、公司、地域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最后,给你们推荐拉勾最新上线的一个数据分析实战训练营,有需求的读者可以了解下,尤其是产品经理。


对于提升数据洞察力,掌握例如 Excel、SQL、Python 这样的数据分析工具,以及基于真实案例的项目实践,他们这套体系还是值得参考的。


拉勾做职场教育有两个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他们是做招聘起家,背靠很多优质企业资源,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他们就定向培养什么人才。所以,他们能拿到很多直接内推的资格,并且签订就业协议


第二,学习内容是和企业一线专家联合打造,有针对性的对候选人进行提前训练,提升入职成功率


另外,他们的学习过程都是基于大厂的真实案例,项目实践的结果直接可以作为项目经验被企业认可。



结合企业资源和内推优势,offer 率也相对较高。对于要提升下数据能力或者为求职跳槽做准备的,可以了解下。


如果你想了解他们能内推哪些大厂,以及获取更详细的学习内容大纲,可以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预告下,明天的文章是篇重磅干货。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人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认知边界的?

有一天,学生小明见到了同学小王,小王说隔壁班的小芳很漂亮。于是,小明就信了。

直到小明亲眼见到小芳,他才知道小王的审美有多不靠谱。

而小明从「信了」到「见到」的这段距离,就是他的认知边界。而小王的审美,就是他自己的认知边界。


今天,与 59813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推荐阅读


涨薪 20% 并获得优秀员工,她是怎么做到的?
有些房子,最好别买!
good-icon 0
favorite-icon 0
收藏
回复数量: 0
    暂无评论~~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