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沉淀自己的技术与工作习惯,对于企业来说是wiki或者叫做SOP,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工作方法论了。
虽然互联网行业每隔2-3年可能就是一个世纪,但是有一些方法仍然可以穿越时间,比如产品经理的需求调研,不管是在PC时代还是现在的AI时代,都离不开通过定性、定量研究来确定。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一个朋友撰写,介绍了他做产品经理沉淀自己方法的技巧,可以帮助那些已经工作3年以上的朋友,沉淀一些自己过往的技术方法。
下面为原文
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体系或系统,旨在解决问题。产品方法论是通过总结、抽象日常产品工作过程和细节,创建一套标准、系统、可复用的理论方法以解决特定产品问题。方法论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具备标准化、系统化和可复用性的特点。
标准化能少走弯路,而标准的产品方法论不仅可以让我们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率。 比如,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是一套经过验证的方法论,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落地都有清晰的流程,产品经理可以按照流程逐步完成自己的工作,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因考虑不周而出现问题。尽管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但通过对方法论的理解和不断的微调,产品经理可以顺利完成工作,避免出现重大差错。
系统化可减少遗漏,帮助我们有序地展开思路,从而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导致问题遗漏。 比如,在解决产品商业化问题时,我们可能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进行头脑风暴,但难免会有盲点和疏漏。此时,若我们能够掌握一种盈利模式的模型,比如互联网中的卖广告、卖商品(实体或虚拟)、卖服务、抽佣金、金融运作这五种方式,那么我们便能够更轻松高效地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思考,避免出现问题漏洞。
可复用能提高效率。避免重复造轮子,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比如本文构思文章框架用到的就是3W法(what,why,how),从产品方法论的定义、必要性和应用这三个角度对产品方法论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当然,方法论只提供了构建框架的思路,但我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创新,更高效的表达观点,解决问题。
1.产品方法论有哪些类型
在处理不同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到不同类型的方法论,为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调用出合适的方法论,我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对方法论进行分类,分别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理解问题,需要运用逻辑理论类方法论。
- 逻辑理论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避免陷入思维陷阱;二是辅助进行思维延伸。例如在投入太多、不舍得退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沉没成本的概念;
- 在制定产品战略时,我们可以考虑要投入多少才能实现最大的边际效应;
- 在寻找目标用户时,我们可以考虑长尾理论,像拼多多一样将下沉市场部分考虑进去。
- 还有很多类似的理论逻辑,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某个问题只有模糊的概念,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逻辑,能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分析问题,需要运用分析框架类方法论。
例如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5W2H分析法等。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大多数人往往无从下手。如果没有分析方法进行思考,只能得出浅显的结论,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而这些分析方法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相对而言更加系统。除了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还有一类深入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5why分析法,能够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理解问题。这两类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让我们对问题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知。
处理问题,需要运营解题思路类方法论。
比如沟通中用到的非暴力沟通法,比如讲述一件事的时候用到的STAR法则,当在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是否有类似的现成的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论,无论是解决问题的速度,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巨大差距。这类处理问题的方法论也是我们产品经理工作中最常用到的,我们需要常常去复盘自己遇到的问题,学习和梳理属于自己的产品方法论,以提升产品工作的效率。
下面这个是本人进行需求分析时用到的方法论:
切记,方法论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最终的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方法论仅仅是指引,具体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比如行业特点、用户需求、资源限制等等。
因此,在应用方法论时,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要僵化地套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只有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我们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为解决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案。
2.如何构建方法论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人方法论和自己总结方法论的方式来构建方法论,也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他人的方法论来梳理自己的方法论,然后在实践中改进。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方法论后,去参考借鉴他人的方法论来改进完善自己的方法论,既要读万卷书 ,也要行万里路。
1. 如何学习他人的方法论?
能够直接被吸收的方法论普遍为逻辑理论和分析框架。这些方法论虽然可以被直接套用,但最好还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并在具体场景下进行微调。方法论可以提供思路,但最终的思考还是需要自己去完成。
而解题思路这类方法论,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能在大部分场景通行的方法论并不多见。更多的还是由个人总结的方法,比如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虽然各个团队整体大致相同,但具体落实到不同文化、类型、规模的公司都会有不同的产品工作流程。
面对同一类问题,不同人的解题思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改进。虽然改进后的解题思路会更全面,但仍然存在许多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因此,吸收他人的解题思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使用场景不断思考、实践和复盘,才能真正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如果不经过这个过程,不经思考的套用别人的方法论,最后只会是效果差强人意。俗话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和应用产品方法论也是如此。
由于可以直接套用,很多人会不经思考地按照别人的产品方法论一步步操作,这就失去了方法论的本质。方法论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真正有价值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其中有多少人理解它。因此,在学习产品方法论时,一定要清楚每个步骤的意义,才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发挥其作用。
2. 如何总结自己的方法论?
自己总结解题思路的步骤分为四步:计划-执行-调整-复盘。
首先,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将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成可行的步骤,确定每一步的时间和资源需求,以及对应的实现策略。
其次,依照计划执行,在过程中不断地检查进度和达成目标,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第三步是调整,即对已有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最后一步是复盘,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应该注意的地方,为后续的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这个四步的解题思路,不仅仅适用于个人解决问题,同样适用于团队协作解决问题。通过遵循这个步骤,可以使团队成员的工作更加高效,团队更加协调和有序,同时也可以帮助团队充分挖掘潜在的解决方案。
总结出自己解决该类型问题的方法论后,可以在后续解决类似问题时大幅提高效率。但是,要想形成真正可行的方法论,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调整。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和反思,不断发掘和完善方法,才能真正将其转化为个人或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逻辑理论和分析框架的总结思路亦是类此,发现一个现象、分析一类问题后,记录其底层逻辑或分类方式,这样,当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能够快速应用之前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但有时候会发现新的情况不符合之前的分类方式,或原有的方法无法解决某些问题。这时就需要思考如何改进方法,提高它的适用范围,或者重新分类这些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理论上的冲突,需要一个个排除,重新构建更准确的分类体系。这样的记录、分析和改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问题。
以上总结方法论都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如果现实中尚未有机会实践,亦或是实践后存在较多疑惑,便需要通过吸收别人的方法论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3. 最后做一些总结
产品方法论总归只是理论,构建好产品方法论只是开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将其用于实践当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他人理论但不实践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适从,而单纯的实践思考,但不去学习新的知识就会逐渐懈怠,故步自封。
因此,自己反思工作,和学习他人工作经验都很重要,只有俩者同步进行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方法论不断优化完善。
3.如何构建产品知识体系
上面提到产品经理需要方法论来辅助思考,而产品工作流程本身就是一套方法论。早期的产品经理们大多没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因此在解决产品问题时各显神通。随着精益创业提出敏捷开发的概念,当前常见的产品经理工作流程逐渐演变而成,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的框架。因此,我们可以将产品经理工作流程作为知识体系的主干,围绕其建立起完整的产品知识体系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产品经理工作流程的底层逻辑,建立对于产品工作的系统认知。现有的产品经理工作流程经过时间与实践的认证,其间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因此它本身就是最好的知识框架。因此,在学习产品知识之前,我们应该首先非常了解产品工作流程。
其次,我们需要将产品知识按照工作流程的逻辑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整理产品知识,使其更加易于掌握和使用。通过将产品知识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更好地理解每个类别中的知识点。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仅仅理解产品工作内容学到的知识是死的,只有了解工作流程之间的联系并勾通应用场景才能做到活学活用产品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于产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知识学习的方法论,由于不是产品相关内容,所以我这里只简单介绍下流程:
第一步,了解知识之间联系,根据知识分类建立知识大纲
第二步,深入理解知识的概念,构建和完善知识框架
第三步,勾通知识的应用场景,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设计桥梁。
第四步,反复调用知识框架,达到记忆效果
二八原则:我们只需要熟悉知识框架结构,并记住知识的概念和作用即可。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80%都是不用记的,只需通过反复调用20%的常用内容以达到记忆和熟练应用的效果。
4.总结
产品的本质是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产品经理就是把这个解决方案解释给产品开发团队成员听的人,这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而产品经理的价值则是体现在挖掘有价值的需求上,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经理并没有创造太多价值,他们只是完成了需求翻译的工作,这也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遭受诟病的主要原因。
很多产品经理只注重结果,只知道按照流程去完成任务,却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做的话只是能完成工作,而不能做好工作。任何产品经理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能够成功地落地一个产品,但不是每一个产品经理背后都有一款成功的产品,而成功的产品是产品经理晋升的最佳资本。
因此,流程只是达成目标的工具,产品经理的工作应该以目标为导向。
理解流程仅是做好产品工作的第一步——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以流程为主干构建一套完备的产品知识体系,让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像树枝一样从这根主干中延伸出来,以提升解决各类产品问题的能力。成功可以复制,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需要复制的方法就很多,目标越远大,问题则越多。所以我们只能不断的向他人学习和自我反思,以提高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做到尽人事,然后听天命。
作者:進擊の产品人
分享: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kevin”,可加我个人微信 关注kevin,了解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创业经验与案例
我的电子书:简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