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100:工业园区的数字化之路

工业互联网世界

共 2522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2-11-28

文 | 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

“十四五”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都正迈入数字化转型时代,园区数字化浪潮也正汹涌澎湃而来,但园区数字化面临战略统筹不明、数据逻辑不清、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园区数字化部署应从需求出发,工业型园区侧重生产制造和能源管理数字化,都市型园区侧重以园区CIM平台为底座的园区治理和生活服务数字化。园区数字化进程应注重战略统筹,政策供给从“给优惠”向“育场景”转变,要加快构建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模式。

一个园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园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基本功能形态。推进园区数字化,能发挥试验田作用,推动城市这一复杂巨系统的数字化取得突破,真正开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之门。目前,我国园区数字化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园区类型之多、发展水平之差异,决定了我国园区数字化需求的规模性、多样性、复杂性。基于这一基本特征,推进园区数字化要从需求出发,找准从0到1的部署着力点,才能加速构建1到100的竞争优势。

一、我国不同类别园区数字化辨析

工业型园区的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能源管理数字化。一方面,工业型园区的数字化投入首先考虑如何赋能入园企业的生产数字化转型。目前来看,5G专网全覆盖可成为重点突破方向,企业“多终端信息联动采集”“产品表面缺陷视频检测”“设备远程操控”等数字化生产场景对于5G专网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为保障工厂核心业务数据不出园区,5G专网的部分元设备需下沉到企业中,推动入园企业实现生产制造场景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国家“双碳”目标下,工业型园区数字化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搭建能源互联网,服务于碳减排。一是园区需紧跟能源结构“去中心化”的趋势,积极建设微电网系统,广泛部署光伏发电、储能电站等;二是园区需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云平台,通过对能源设备的监控、云化,实现对园区微电网中分布式能源、储能、充电桩、其他可中断负荷等各类资源的灵活调控,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接入和使用,实现园区低碳发展。

都市型园区的数字化:以园区CIM平台为底座的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服务数字化。人,是都市型园区最核心的要素,数字化投入则以人为本,考虑如何赋能“园区治理”和“生活服务”。园区治理数字化着力点在于政务平台建设,加快与所在省市区协同构建“一网统管”体系,实现“一网通办”。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建设、公共安全、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重点场景的数字化,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监测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园区生活服务数字化则要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打造“傻瓜型”公共服务体系,重点突破园区“商圈、社区、校园、医院”等更小区域的场景数字化。园区CIM平台则可通过对园区静态时空数据和场景物联数据的集成应用,实现园区空间信息全局可视、园区实时态势精细洞悉、园区运行规律深度挖掘、园区发展趋势推演仿真。

二、我国园区数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园区数字化战略统筹有待进一步明确。数字经济时代,以数据为基础的园区数字化正重新定义园区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不同区域园区发展差异较大,不同类型园区具有多系统管理特征,园区数字化统筹建设需进一步明确,以便于明确园区数字化节奏和路径。

园区数据可用性不高。数据是数字化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园区大多以承担经济功能为主导,园区数据主要以经济统计数据为主,但底层数据逻辑不清,可用性不高。随着园区城市内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通视频监控等物联数据、地籍及不动产数据等具有较大价值的数据资源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园区在社会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能力短板,导致园区在政务服务、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数字化投入存在长期“欠账”。

园区数字化投入主体不明晰。园区数字化具有投入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等特征,多以场景为载体,需多技术融合创新,更需政府、资本、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投入才能实现。目前,传统IT厂商、互联网企业、地理信息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电信运营商等争相涌入“园区”这个市场,但由于底层技术标准缺失,协同合作发展态势尚未形成。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园区数字化仍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缺位明显,“金融产品”匮乏,尚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投入格局。

三、推进我国园区数字化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以需定供,注重园区数字化战略统筹。园区数字化应立足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问需于企、问需于民,以需定供,避免盲目跟随、贪大求洋、贪大求新,更要警惕穿“数字化”新鞋,走“信息化”老路。因此,应注重园区数字化的战略统筹,非由园区数字化解决方案厂商主导。摸清园区数字化的实际需求,明确推进节奏,以及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重点方向、收益模式,统筹评估建设成本和经济社会效益。

建议二:政策供给应从“给优惠”向“育场景”转变。通过搭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促进生态参与者的属地化协同合作。一是鼓励第三方机构对园区运营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以及入园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进行诊断,激活数字化需求。二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定期发布场景需求清单,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场景应用路演活动等。三是支持园区数字化解决方案厂商联合设立应用场景实验室,以政府采购、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其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融合创新的市场验证,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建立园区数字化项目贷款绿色通道。

建议三:构建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模式。一是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信托基金、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数字化建设。二是推动园区投融资平台公司加快向“园区数字化运营商”转型,鼓励与园区数字化领域的高技术企业、民营资本成立园区数字化合资公司,探索园区数字化的“投建营”一体化模式,以及基于应用场景的收入共享模式。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策支持,积极参与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等典型示范场景申报,加快园区数字化的标准化建设。 

编辑:晓燕
指导:新文 


推荐阅读
工信部聚焦“数字领航”企业开展试点示范
二十大报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关注: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100佳调研启动
最新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发布:中国新增5座

浏览 3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