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年底了,招产品、运营人难吗?

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 198 2022-11-14 17:30 0 0 0
UniSMS (合一短信)


点击下方👇「Kevin」,关注公众号

和CEO、产品经理一起,围观Kevin的创业与思考

这是Kevin的10月第35篇原创
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赞&在看


最近有朋友问我:“在今年大环境下,创业的创业成本会降低吗?”


你可以参与这个投票

很多朋友会认为,一二线城市大量的房租和写字楼都难以出租,加上各类新闻上报道的企业裁员,所以推导出:

房租会下降,人才的价格也会降低,创业的成本也会降低。

于是我这篇文章来告诉下答案,尤其是最近我们在成都招聘了一些运营、产品的同学,分享下我几点感受

1.二八效应真的很明显

企业做大了,有了品牌知名度,人才真的随时都不愁,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环境下,更加可以凸显80%的人才关注仅有的20%企业机会。

小公司,要想招聘人才只能从20%的人才里面去挑合适的员工。

比如我们PMTalk今年在招聘运营,大家仍然考虑的是地理位置、团队规模、办公环境等原因,而必须承认的是在大企业里这类问题就不会有,增加了工作的体面。

大公司,想要招聘普通或新手员工,太容易。

大企业办公位置选择在核心地带,让上下班的交通都比较方便,求职者们可以通过地铁和公交快速到达,如果企业职位的薪资待遇差的不是特别远,就很容易招到。

2.小公司的面试入职率太低了

这种情况不仅是在成都,还是其他城市,几乎都一样。

招聘产品经理的公司,至少都是规模人数不可能低于100人的企业,因为有产品经理地方必须要匹配研发、运营、设计师、测试,同时随着产品的用户数越高,其团队规模人数越多。

但即使这样的团队,入职率也仍然太低。

公司招聘人才从简历挑选、到面试签到,整个的到达率可能就80%左右,再通过2轮面试的筛选下来只有10%甚至可能1个都没有。

整个漏斗路径是:

简历挑选>面试签到率>第一面通过>第二面通过>offer接受>正式入职

以上这个流程是我们PMTalk的面试流程,产品、运营的同学都由我亲自面试,今年感觉整体的入职率还是太低了,和以前2016年创业早期,我们还经常会准备储备人才,如果碰到有的同学不来了,那就只能下一个同学上,毕竟招聘的周期至少也要半个月时间,业务可等不起。

3.高不成低不就非常明显

今年面试,尤其是在面试应届生的同学,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多不打算考研的同学在找产品、运营工作,都会更愿意有空窗期继续找工作,而不是找到工作就入职

很多同学的现状是:

如果公司规模不大,薪资待遇不达到自己要求,即使是自己期望的职位也不会妥协。

所以不少今年应届生的同学6月份毕业,到至今都在找工作,都没有去工作1段时间。校招毕业的同学除了大学要求的实习经验,毕业到现在的工作经历空空如也。

要么就是工作内容不喜欢,要么就是工资太低,因此造成他们长达半年的空窗期。

4.CEO真的要花超过1半时间找人、招人

尤其是现在业务在拓展,有了标准化业务的产品;要想提升订单量,那就需要找到更多的业务操盘手,提升业务NPS。

产品和服务要不断迭代和优化,针对核心业务要找到负责人,是CEO的核心使命。小公司一般这类人就是合伙人,而团队则是业务组长,要能够操盘负责。构建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本身每个企业组织架构都不一样。


所以今年,我的闲暇时间几乎都用来找人和招人,去找业务负责人。

5.职业建议

最后,我建议今年打算跳槽的同学,优先契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比如打算以后一定要回家乡发展的、或者转型的。在30岁之前,优先看公司工作内容,而不是看平台的大小和薪资待遇,把工作中的案例变成自己经验,才是自己最值钱的。

同时我也非常不建议做产品经理的同学在一家公司呆超过2年的时间,除非是有晋升或者明显的加薪(超过40%)以上,因为这样才能结实新的人脉和业务模式、以及技术壁垒。

把自己的时间花在以上资源的沉淀上,而不是卷着屁股给领导们写PPT,或者做一些不能落地的空想方案,空虚的刷知乎。

尤其是产品经理,能够切实落地到研发层面的功能模块都是可以成为经验的,因此在工作里做的需求落地越多,经验越丰富,做产品设计失误的概率越低。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儿。



good-icon 0
favorite-icon 0
收藏
回复数量: 0
    暂无评论~~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