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2022 IC训练营透视镜丨Web3应用专场

万向区块链 | 131 2022-06-06 11:32 0 0 0
UniSMS (合一短信)

虎年限量T恤、可达鸭等你拿!2022万向区块链春季黑客马拉松报名送好礼!由DFINITY基金会、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新链空间共同发起的2022 IC训练营开营至今已有月余。该训练营通过整合DFINITY基金会和万向区块链生态内的有效资源,为入营团队提供包括技术、产品、运营、资本等在内的全方位扶持。


万向区块链蜂巢研习社第91期,Bai Cpital合伙人Will Wang在万向区块链B站直播间对话2022 IC训练营入营团队:Dstar Note产品总监Peter、Dmail Network产品总监Richard、Metabox创始人Elie和Relation Labs产品总监Joe,共同探索Web应用的未来发展。


下文根据速记整理,略有不影响原意的删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万向区块链立场。



Will Wang主持人):各位万向区块链B站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受邀担任今晚IC Bootcamp Web3应用专场的主持,我是Bai资本的合伙人Will。Bai资本是贝塔斯曼旗下的投资基金,从2018年到现在,Bai资本在中国大概投了200多个项目,最近看Web3项目比较多。

很开心今天能和四位IC生态的明星项目共同探讨一些关于应用方面的话题。今晚的四位嘉宾分别是Dstar的产品负责人Peter、Dmail的产品负责人Richard、Metabox创始人Elie和Relation产品负责人Joe。

话不多说,首先按照刚才的顺序,以Dstar、Dmail、Metabox、Relation为顺序,请四位介绍下自己以及自己的项目,谢谢!
 
Peter:大家好!我是Dstar的产品负责人Peter,大家都对我比较熟了,都叫我坤哥。我们做的主要是去中心化的应用记事本笔记和密码本,已经上线了。现在还在做新的产品,新的产品是关于内容这方面的,具体晚一点会公布更多细节。

Richard:大家好!我是Dmail Network产品负责人Richard,很荣幸可以代表Dmail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应用的话题。

Dmail是基于DFINITY建立的去中心化电子邮箱,主要包含信息通信、数据存储功能等。最终希望Dmail成为用户走向Web3世界的DID和基础工具。当前Data版本会在这个月月底上线,现在也在做一些社区推广和活动,大家可以在我们的社交媒体关注一下。谢谢!

Elie:我是Elie,来自于MixLab,是Metabox的核心开发者。

介绍一下Metabox,目前Metabox还没有上线,但是很快就要上线,应该在下个月。马上要推出的Metabox是主打个人数据空间的,第一个版本推出的Databox将实在存储数据和Web2一样的使用体验,并且安全地存储个人的隐私数据,做一些加密分享、明文分享等功能,这是Metabox的Data版本。
 
Joe:大家好!我叫Joe,我来自Relation Labs。Relation是专注Web3社交图谱数据价值的探索者,我们的愿景是构建Web3的社交关系图谱。现在产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面向C端用户的叫Relation One,产品上线三个多月。它可以帮助Web3用户实现个人社交图谱的解锁,管理自己在Web3上的社交行为,允许用户包括把社交数据收录在自己个人数据空间的C端产品。

第二部分,RelationLink Tool Suite,它是为DAPP或开发者提供的脚手架或者快速集成的应用,它可以帮助DAPP获得Web3 Social Graph的用户授权,我们希望通过Relation的网络把Web3中的DAPP和用户连接起来。
 
Will Wang(主持人):谢谢四位的介绍,相信在座的观众应该还是有产品负责人、技术,以及普通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同学。接下来的问题请四位分别用最直白的话解释一下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到底解决什么问题,相当于向你们的用户来传达你们做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其次希望结合IC或者DFINITY讲一下你们做的事情和IC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及你对IC的理解是什么。

问题很简单,解决什么样的需求,和IC有什么关系,你理解的IC是什么。还是按刚才的顺序来,先从Peter开始。
 
Peter:首先讲一下Dstar笔记本解决的问题,在传统其他链上是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数据上链的,笔记本的加密需求强,如果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上链的话,安全性没有办法保证,所以安全是第一要点,Dstar能通过IC算法来保证它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第二,因为IC有非常好的Canister设计,可以保证数据的私有化以及非常强的可转移性。第三,IC每个Canister拥有的合约能力也是我们后期比较看重的东西,可以让每个密码本、记事本都拥有非常广阔的智能合约私有想象空间。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三个点,这三个点离开IC都不能实现,这就是我们产品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和为什么用IC做。

Will Wang(主持人):确实,这很有意思,从用户的角度来理解,如果整个笔记本都能够在IC上的话,它的安全性应该在所有笔记本里是最高的。
 
Peter:对,目前确实可以通过算法来验证Dstar是远超过其他链的笔记本和传统笔记本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一切都是可以验证的。
 
Richard:Dmail之所以重新在Web3上构建邮箱,主要解决传统邮件中碰到的邮件信息的泄露,不论是被攻击了或者是被运营商内部人员泄露等主观的情况,还有解决数据主权的归属,以及服务稳定性的问题。

数据泄露的解决方式就是把所有用户的数据构建在自己的Canister当中,主权也是归属他自己,只有收发人通过邮件里的路径才能找到这份邮件,并且拿钥匙解密,主要是通过Web3的方式解决传统邮件碰到的三项主要的问题。

简单说一下对IC的理解,其实IC是适合搭建完整应用的复杂公链,运行公链的全部基础设施他都有。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去中心化的阿里云,这对小白和刚接触IC的人是比较适合理解的。
 
Elie:前两位都对隐私说了很多,不能说Metabox主打隐私,隐私也是很重要的功能。Metabox主打用户的数据上链,主导链上的主权数据空间。第一个版本就是Databox,Databox是Metabox的一个服务,支持对文件进行完全的链上存储,通过合约和加密系统保证用户隐私安全。Databox主要对文件分为明文和密文,明文存储提供Web2性能,密文存储保证隐私安全,从好几层网络模型上对它进行分别的安全处理。

Metabox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储而已,它还可以做服务上的应用,数据存到合约里或者放到别的地方,合约自己还可以做一些可编程的功能,比如说加密分享等,一旦满足条件就可以把加密的文件分享过去,或者别的功能。不仅仅是存储本身,还带有一系列的服务,这是之前的服务基础设施天生所不具有的。

刚刚Richard说得很好,IC相当于去中心化阿里云,可以在IC上对数据进行操作,达到很高效的性能和体验,这是IC为产品做的最大赋能。

为什么需要用Metabox呢?我相信你总是有一些东西不希望放到云上,而且还不少。比如说自己的隐私数据,你有那么多密码文件,放在哪里呢?还有你的一些隐私图片或者别的内容,你想和别人分享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安全地分享,那你就可以用Metabox。我们已经测过IC的速度,百兆以内的上传和下载已经和阿里云、Google云差不多了,大文件也不会差特别多。论存储来说已经做到了目前这个程度。这是Metabox第一期推出来的产品。

Joe:一句话概括Relation Labs做的事情,是一个用户,一把Private key,一个Data Space,All-in-one。我们的愿景是帮助Web3用户掌握他的数据主权,会通过关联多链的链上地址来获得一个统一的数据空间,把他的社交网络、地址资料、标签、链上行为等都收录在他的个人数据空间里去。从而形成一套可以便携的(数据包),他可以把自己的关系数据、个人信息带到任何一个Web3的应用去,这是Relation想做,也正在做的事情。

前面几位说得很好,IC很像去中心化的云服务,从Web2向Web3可能这么看。但从Web3向Web3,我会觉得IC提供了一个包含底层区块链和分布式文件存储的聚合系统,对现有的分布式网络能力做了聚合,既有智能合约的部分,也有文件存储的部分,可以帮助用户更低成本的构建应用。我们的项目也利用到Canister这样的特性,通过部署一些个人智能合约来帮助用户可以快速在IC网络上创建自己的身份,使用IC网络的应用。这是IC的优点,也是我们在推进的事情。
 
Will Wang(主持人):还挺有意思的,用户可能会有一个问题,有了IC,有了DFINITY,开发出来这个产品除了刚才提到的安全性、隐私角度之外,从用户的体验角度来讲,能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或者跃迁吗?可能是来自于纯粹用户的一个问题。我感觉刚才大家介绍的每一个产品在过去都有类似的产品,笔记也好,邮件也好,数据存储也好,都有一些对标或者常用的。让用户迁移过来这件事情,最强的理由除了安全之外有没有其他的点?
 
Peter: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点是可以说的。首先,当前普遍IC上的应用不是说有那么多用户去用,我们得客观面对这个问题,它确实存在。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由于整个技术栈涉及的技术点非常非常多,所以所有应用没有办法在一开始的时候体验做到非常完美,这一点我们都认知到了。但随着不断优化,大部分也在变得越来越好。

有些点完全是其他链或者以前那些产品做不到的,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创建一个笔记本,以前在传统云上创建一个笔记本就是创建一个笔记本,在数据库里给你加几条记录。但在IC上创建一个笔记本,一创建出来就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会非常方便。比如说我想给别人,我只要输入别人的身份地址就可以直接转过去了,灵活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如果后面可以基于其本身是智能合约,可编程的特性加一特别的功能,让它在某些条件下做一些事情,继承给谁等,这些形式都是传统中没有做到也不能实现的。一个是它没有信任主体,传统产品也能开发这种功能,但是它不能是基于第三方公司的,有不可信任的问题。产品确实是个记事本,可以存东西,比其他传统的更安全。但背后随着用户的认知提升,用户慢慢体验使用以后,会发现带来的有些东西是不一样的。

做好一个产品需要时间,但用户接受一个好的产品同样需要时间,不是说马上能接受你有多好,再加上现在IC还比较初期,产品也没那么好用,扪心自问,访问确实由于一些update core call或者查询,没有办法以几十毫秒计,确实是存在的问题。包括登录身份,确实我也拉了一些传统用户去用,他也没那么快能用进来。但已经能沉淀一部分非常深度的用户,他们每天都会去使用,他们每天都会把自己的东西记在里面,甚至自己去维护自己的笔记罐子,这种习惯正在慢慢形成。

我希望给开发者更多的时间,也给用户更多的时间,慢慢接受这里面好的东西。它好在哪里?前面我也讲了不少,相信随着用户深度的体验,慢慢他也会挖掘到更多和传统不一样的地方。
 
Richard:从体验上来说分两部分:第一,和Web2比较。纯从C端用户体验来说,就像Peter说的,目前阶段从体验上来说优势没有那么明显Web3和Web2相比较而言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数据主权有一些优势。第二,像IC上的应用如果和其他区块链上的项目来比那可能就是两部分:

第一部分,搭建完全去中心化的应用,现在在以太上构建的应用大部分是半中心化的,有一部分数据流转是从服务器向链上流转,只是登记资产的信息,但如果在IC上构建的项目,所有的项目数据都在Canister里流转,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

第二部分,IC上的反向Gas费,对刚接触区块链、刚接触Web3的用户来说是比较好的体验,用户的门槛更低了,可以直接进来的话项目方可以给你直接提供相应的Gas费,让他先去进行产品的体验。

相对来说就这两点吧,IC上的项目更好一些。
 
Elie:刚才两位老师说得都很好,第一,IC在性能上有很大的提升。第二,IC支持大规模的应用,就是互联网应用,可以把互联网应用搬过来,这在别的区块链上很难搞。第三,针对Metabox来说,我们是其中一个缺口,像坤哥Dstar是笔记本,也是提供互联网里没办法提供的东西。Metabox也是这样的,你需要有自己的数据主权存储空间,其实我们每个存储空间也是单独合约,给你自己了,是你自己去管,数据你也不用担心别人会来拿到,也没有人能拿得到,相当于提供个人私有云。这算是互联网里缺失的产品,任何中心化都不可能提供一个完全让人信任的存储,只有自己能控制住它才是保证你真正的隐私,这是最核心的点。

性能上优化已经做到了逼近Google云的上传速度,很多小文件基本都一样,我自己就把很多密码、pop文件设成自己的databox,当然我们还没有发布,但可以做这个事情,可以安全的托管。这就是最大的差异点。
 
Joe:前面几位都说得很多,我补充两个点,是我们自己对于生态的观察。

首先,IC相对于Web2的应用来说,我觉得它的用户体验优势在于它有内生的价值层,它拥有所有区块链都有的价值层。对我们的用户来说,社交网络的数据都在他自己的管理下,他未来可以获得数据的收益,我们称之为“数据主权”,我们认为这个东西对于那些对整个Web3生态都感兴趣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吸引他们的点,所以他们愿意去参与不同的公链生态,更多做探索,我会觉得这个核心价值是永远存在的。

相对于现行的Web3其他公链生态,我们的观感是IC的用户体验能做到很好。对于很多公链来说,我们的用户要经过一些列的手续、流程才能参与到某些生态里的应用去。对于IC来说,这个过程完全已经避免掉了,包括像有Internet Identity这样的基础设施,以及反向Gas模型。对互联网用户来说,虽然没有Web2的注册登录那么简便,但是也不遑多让,它整个流程是低门槛的,可以先体验很多东西,然后才会涉及到价值层的部分。

这样的网络能吸引很多新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可能还没有被EVM生态教育好。这就是我们看到IC网络创建的应用能带给用户体验的点,它能把门槛降得更低。
 
Will Wang(主持人):大家刚才提到了DeFi和IC处于早期的阶段,大家觉得现在能让刚才提的问题有迅速改变的IC或者DFINITY需要什么样的变化,或者哪方面跟上来之后,我们去做开发或者提供的用户产品体验会上一个台阶?
 
Peter:因为我是从传统转过来的,所以现在我们整个团队的开发就是把它当成传统的技术栈在开发,在这个基础上想着如何赋予价值层的东西,很多东西已经绕开了区块链开发,包括反向Gas,我现在已经忽视这个问题了,就当传统的云在使用它。

整个技术栈,包括DFX的命令行更新都非常快,1.0了,非常好用,我觉得整个技术的底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切在于我们做产品的权衡上确实没有做到很完美。但是有一些门槛,比如说Internet Identity这块儿,我知道Internet Identity是官方推出来的东西,大家默认都会去接它,但是它在兼容性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使用的复杂性是高的。

MetaMask下载一个钱包,虽然也是繁琐的事情,下载一下不太容易出错,但是Internet Identity在兼容性上会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前端URL的形式上不是那么友好,对普及上存在一些问题。当然,官方能去解决最好,但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用一些其他方式来替代解决。

一个技术去革新这个世界不是一步到位的,我现在也在反思这个产品。如果这个东西用IC来开发,我还是要考虑的是必要性,而不是我非得要这么干,我可以不用Internet Identity,如果我同样能解决登录的方便性、安全性我可以不用它。如果当前IC的URL没有那么友好,我可以暂时使用普通中心化,等到IC优化到足够好了,或者整个市场一起推动它,推动到比较高的水平了,达到商用的水平了我再去使用它,是不是也是好的方案。

核心的东西还是后端罐子里的东西,不像以太坊有些项目5%的东西都没有在链上,不管怎么做,我们80%、90%的核心技术都在Canister容器里的。如果有些东西不是那么影响去中心化,对于我们团队来说目前考虑的是如何让用户更好地接受。确实技术都很美好,但是用户感受不到,感受到的是很多东西很难用、很慢。希望官方对于开发者做Dstar时需要的很多东西能尽快介入,不仅仅是最底层的技术,包括如何更好地优化前端出一套好的方案,尽快解决URL显示的格式问题,包括能把Internet Identity的产品体验做到更好,或者引入更好的第三方DID,都是一些好的方案,都能助推Dstar更早地出圈。

今年不能保证,但到明年IC肯定会有爆款出来,通过一年我觉得已经有很多东西越做越好,越来越接近传统的产品了,整体都在往好的方向去,官方在Github这块儿更新也非常快,所以我们会和官方共同配合,当前我们会做一些妥协,让用户更快地进来,这是我个人对官方的一些想法。
 
Richard:我对Peter刚才说的特别赞成,IC能解决一些核心的东西,本身它也在发展中,肯定会有一些不足。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也碰到基于IC的一些问题,目前大部分主要碰到的是标准和协议适配不上,比如说一些基础设施的调用,或者和其他项目、基础设施的打通还是有一些难度。

本身Canister也有一部分,比如说做邮箱产品的时候邮件状态不是关键信息,但在IC Canister里UP LOAD也会产生费用,这个细节需要IC做调整。还有就是IC生态起步相对来说晚一些,初始市场的空间被压缩了一些,用户量相对较少,跟IC项目大家一块儿共同往前走,共同建设吧。
 
Elie:前面几位老师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所有开发者都比较关心Token标准,现在IC Token标准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DeFi也没有完全做起来,我比较关注这个问题。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希望官方再给一些力,等到下一波市场起来的可以让IC应用真正地爆发起来。

我们自己产品主要是涉及到一些比较底层的东西,IC是多链区块链,整个IC网络是有无限拓展性,但每个子链还是有一些限制的,我们自己做存储的,在存储上也有一些限制,导致可能会有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目前官方还没有彻底给出解决方案,只能说让开发者自己去解决。这个链还比较早期,很多基础设施还没有彻底完善起来,包括未来包括Token标准在内的一些东西可以确定起来,让价值真正在DFINITY网络上流转。

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些事情。
 
Joe:我同意各位提到的很重要的点是Token标准的问题,我们也会关注到IC现在的Token标准一直没有很强的社区共识,本质上这是社区共识的问题。其他方面我就觉得可能是生态比较早期,用户认知也比较少,留给大家的学习时间也相对比较少,所以可能生态还相对比较安静。

顺便做个广告,回答一下Peter前面的问题,他提多一些对internet Identity的诟病,我们之前用到internet Identity的时候也遇到这方面的问题,internet Identity和传统区块链产品有个很大的不同,它的身份是没有办法迁移的。我们做了类似的组件,叫做统一身份认证,可以兼容到II、plug、MetaMask和polkadot.js,本质上是在我们的账户体系下用Canister部署了一套验签程序,通过验签会让Canister生成session key的方式来做身份认证。所以我们也在和一些开发者谈合作,帮助大家解决internet Identity身份不能中转的问题,希望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私下来聊。
 
Will Wang(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我听下来在IC上做应用,如果要去分析用户的获得和用户的compromise,现在还有一些损失或者体验上的不足,用这个来看的话其实很难撬动很多用户从传统产品直接迁移过来。大家在IC生态建设了这么久,大家有觉得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或者应用有可能在IC上是独有的,它不存在用户需要思考我原来用这个现在用这个的,这种逻辑存在吗?

作为投资人随便发散地问一下,首先大家在做的事情是挺有意思的,我挺很好奇大家有没有看到一些可能性,或者大家做的东西里一个功能,一个功能是过去在其他没有的产品里碰都没碰到过的。刚刚Peter讲到一个,直接输入地址就会分享的场景,有没有什么样的功能和点能够让用户完全不用去想过去我用什么,现在用什么,我要比一比你好我好的可能性。
 
Peter:我是传统行业出身的, 用户都有个熟悉的过程,你说你是改变世界的,没有足够量的用户体验和使用的话,你是没有可能知道这些东西的,这是肯定的。也不是一开始用户用了就觉得这个功能很牛,这个东西原来还能这样。像传统软件需要大量的付费推广,拉来大量的用户,随着你的产品好用慢慢形成规模。其实IC也能做这样的产品,都可以做到让用户花钱,不要说我求你来了。严格上来讲Web2的产品就是这样,大家都到处搜索来解决某个需求,软件下回来发现某个功能突然要使用了,还得付费吧,用户还乐呵乐呵的把钱充了,开了一年或者永久的会员。

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免费用户也不一定去用?一是群体的问题,没有这么多群体接触你;二是产品体验确实也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但有没有什么东西是独有的?其实很多东西是独有的。
包括Relation现在所做的事情就跟这个比较接近,想象在微信公众号发一篇文章,有订阅100万个粉丝,对一般作者来说100万粉丝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微信就是因为和你的观点不同把你的公众号封了,你的100万粉丝就瞬间灰飞烟灭,这对作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有没有一种方式把粉丝关系写到罐子里呢?罐子又属于作者这个人,这个关系就不能被打破。我们都知道最近比较火的社交协议Lens,Lens要通过NFT证明来做这件事情。

目前大家做的产品都没有出圈,都会觉得某些功能没有多了不起对不对?但是哪一天突然火了,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功能都很了不起,传统用户深度体验以后都觉得是不可缺失的东西。这是由市场热度、用户认知各方面来决定的,包括其他几家产品能解决的问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其他链没有做得很范式的东西我们说得再好听没有用,人家还是不用,你IC编成这样我不挣你钱,我不关心这些东西,还是只有那一句话。最终还需要市场慢慢静下心来,开发者也静下心来,慢慢做出产品,真的体验各方面很好了,付费他们也肯用了,那就会体现出Web3更大的价值体系。不仅作为生产力工具,还有区块链价价值层,这都是非常不可想象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Richard:我这边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想法或者回答。作为Web3的开发者、项目,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没到创造需求的阶段,目前考虑的方向和发展点还是基于用Web3的技术、区块链的技术在某一条合适的公链上做项目,对标传统Web2的项目,能给用户带来比原来Web2更多的特点或者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解决传统Web2遇到的问题。

即使在传统互联网应用里,再去解决某些刚需需求场景或者产品基本已经不太存在了,现在都是创造需求或者优化体验,都是在做这种操作。我能想到的可能就是这些。
 
Elie:就IC自己而言,不用想有没有,在区块链里,任何的区块链都不可能像IC一样。就说坤哥的应用笔记本,你放哪个链上都不行,自然就不存在对比的问题了。当然Metabox也是,你在链上做存储都是不行的。像Arweave和IPFS,IPFS我就不说了,它是一个存储协议,它和链就不是一回事。Arweave是个例外,但它没有编程模式,像Metabox可以对存储本身进行编程做一些处理,这是别的链所不具有的。

在这上面IC算是独一份,能承载Web2的应用,但又有Web3的底层,未来就可以把它Token化,利用DAO治理,做一些真正符合Web3的事情,这才是你在区块链上能够做的,这是IC提供的可能,真正在区块链构建Web2.5世界的可能。
 
Joe:我说一个想法,基于对用户的观察也基于对生态项目的观察,我会觉得IC有但是别的生态做不到的,可能会先是游戏。

我第一次接触到IC的时候,IC官方做了一些小游戏,2020年的时候链游还比较初始,GameFi的生态停留在回合制游戏的年代,IC上可以创建一个及时对战的游戏,哪怕及时性没有那么强,但也好多其他底层。

现在年轻人在玩的游戏,少有你上一步链,我上一步链,大家再等等的模式游戏。我认为及时交互类的游戏是IC现阶段有的属性,但其他链上没有。生出来现有很多Play to Earn,事实上Play和Earn中间是断裂的,Play在本地会有服务器,Earn的部分后面Token和Play是通过服务层的设计来做价值分发的。这是可以被IC改善的。

我会觉得IC上可能能出现一些永恒的游戏,比如说一个公开的围棋,围棋的规则是不需要改变的,可以部署上去,它就可以活在那里,大家有空的时候去玩一玩,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应用。
 
Will Wang(主持人):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听下来觉得挺有意思的,很可能未来在IC上真正可被称为应用的东西,在所有的公链Layer1里可能是最多的,但前提是大家都在开发用户量起来的时候,对IC生态来说正向螺旋往上提。体验上能不能因为用户变多而变得更好?验好一方面是从性能角度能不能进步;另一方面是从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价值来讲,所谓的直接网络效应能不能达成,还挺有意思的。

几位做的事情合作可能性也很大,无论是笔记本也好、存储也好、邮件也好,可以做一套Gmail,Google的Suite都在这儿了。有那么强单独的团队去做,大家可以把各自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最后看看IC能不能把大家的优势结合到一起,这个“大礼包”还是蛮有意思的。我理解这是整个Network有价值的地方,前提是看哪个项目先跑出来把大家带起来,我觉得你们互相是可以帮带的,万一Mail先起来了,再带Docs,再带Storage,Google Cloud,再带Game,再带Social,带Meeting之类的。今天我就有在跟Google Suite在聊的感觉,无论谁起来,对整个生态都有帮助,如果真的起来了还是会起来的很快,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非常感谢今天几位嘉宾开放和坦诚的分享,涉及到各自在做的事情,对IC的认知。在此感谢各位观众朋友在B站的观看,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5月30日文章转发中奖名单:

恭喜这位幸运的小朋友获得可达鸭玩偶!

儿/童/节/快/乐



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哦。呐,儿童节安慰奖,小熊气球请抱走~



End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万向区块链
多个核心岗位在招,薪资福利优厚~
good-icon 0
favorite-icon 0
收藏
回复数量: 0
    暂无评论~~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