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Car就快来了?

爱泡研究所

共 3623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0-28


同样是入局造车,低调的富士康要比高调的苹果小米们,迅速得多。


前两天,富士康在鸿海技术日正式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带来三款新车——Model C、Model E、Model T。



你没有看错,和特斯拉车型名极其相似。而Model 3之所以用数字,就是因为Model E被其它公司注册了......


官方表示,三款车均由富士康科技集团自主研发而成,并隶属于2020年成立的电动汽车品牌鸿华先进(鸿海与台湾裕隆集团合资企业)。


其中Model C定位纯电动中型SUV,车身长4.46米,提供5+2座位,拥有0.27cd低风阻系数。



最大马力约400匹,最大扭矩700N·m,并采用四驱形式,百公里加速仅需3.8秒,续航可达700km。


看着不错,就是有点像贾老板的法拉第FF91。


Model E为纯电动中大型豪华轿车,车长5.1米,轴距3.1米,风阻系数仅为0.22cd。



搭载双电机,动力来到夸张的750匹马力,百公里加速仅需2.8秒,同时具备750km的超长续航。


郭台铭对其评价相当之高,并亲自驾驶它进入现场:


“这是我71岁以来收到的最好礼物,从产品构思、外型设计、电池设计、机构工程、三电系统、内装系统,到操控系统的整合工程,Model E仅花了一年时间。”



Model T则是以智能运输定位的电动巴士,外观非常方正,正面四角配备LED灯。


拥有最高3000N·m扭矩,满载条件下最大爬坡能力可达25%,最高时速约120公里;内置大容量磷酸锂铁电池,续航里程超过320公里。


拿来改装成房车,是不是爽歪歪?



一直以来,富士康在大家的认知里是一家大型代工厂,这次一口气推出三款电动车型,不禁让人感慨富士康“闷声发大财”。


但实际上,它早已在造车的边缘试探多年。


 


富士康的“造车梦”,可以追溯到2005年。


当时,它斥资3.7亿,收购了拥有40多年制造经验的台湾汽车零件厂商安泰电业。


安泰是中国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制造商之一,服务对象包括福特、大众、上海通用、马自达等公司。


2013年,富士康开始出现在车企的供应商名单中,宝马、特斯拉、奔驰等车企都是富士康的客户。


之后,又通过投资滴滴和宁德时代,入局网约车和动力电池领域。


2020年,富士康推出了MIH模块化平台——一款可对外提供三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包含整车代工、底盘技术、外端设计、平台技术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的开放平台,造车大计更加清晰。



今年1月以来,富士康与浙江吉利控股、拜腾汽车、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 (Fisker)、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 NV等达成了合作关系。


9月,再次斥资2.8亿美元,从初创企业洛斯敦汽车公司(Lordstown Motors)手中,收购了一家位于俄亥俄州的汽车厂,由此获得了足够的组装能力、设备和人才。


出行、租车、造车新势力、电池、代工、自研……富士康的投资领域覆盖了汽车与出行行业的方方面面,织出了一张覆盖汽车上下游的业务网。



关于它如此大手笔押注汽车行业,甚至亲自下场造车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一方面,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6.7%,为连续第四年下滑。


为了摆脱公司营收对智能手机的依赖,苹果、小米、华为等公司,纷纷进入汽车行业。


转型焦虑从智能手机OEM蔓延至供应链,更让富士康感到不安的是,苹果有意扶持“备胎”制衡富士康。



比如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如今已成为AirPods的主要供应商;创维与和硕,也瓜分了相当一部分苹果的代工业务。


80%收入都来自苹果代工业务的富士康,急需寻找新的业务。


另一方面,富士康一直以“低毛利率”闻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富士康的合并毛利率为5.91%。苹果公司的毛利率则常年维持在40%上下。


长期处于产业链下游只能赚一点辛苦钱,这也是富士康频频发生跳楼事件的原因。


只有往上游去,才能赚好赚的钱。



代表着未来的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自然成为了富士康一个不错的选择。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预计,到2028年,全球汽车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2030年,电动车销量将达到全球乘用车销量的50%。


不过,富士康下场造车的主要目的,或许并不是为了让“富士康牌”汽车与苹果汽车、小米汽车等同场竞争。


而是在智能汽车时代,继续稳固自己的代工厂地位,甚至成为“电动汽车”的安卓系统。


富士康的官方宣言提到:“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的iPhone,我们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此次发布的三款车,也并非卖给消费者的量产车,而是“原型车”。


Model C项目发言人王理巍称, 这三款原型车是提供给品牌客户规划其电动车新品的“参考版本”,后续依照客户需求改动后,才能上市售卖。


富士康介绍,用户可以在MIH平台上选择轿车、SUV、MPV等车型的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车身轴距、动力、电池容量等。



除了硬件之外,MIH平台还是一个软件定义的开放平台,未来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改变和改善功能和特性。


感觉和华为那套方案有点互补,以后是不是只要有钱,找华为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然后选择富士康代工,一个人就能把车造出来?


有点离谱!


 


作为电子产品加工领域的绝对巨头,富士康在精密模具、铝材冲压和玻璃加工等领域都有不少技术储备,又有十多年汽车供应商身份的铺垫。


但想要在汽车代工领域,做到像消费电子代工那样的高度,并不容易。 


首先,目前与富士康合作的车企,大多为在智能电动化时代的弱势车企,尤其是合作造车的裕隆汽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伙伴。


它在11年前与东风汽车合资生产的纳智捷汽车,给大陆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裕隆技术研发方面实力的不足,纳智捷搭载的发动机,存在油耗过高、排放无法达到指标等问题,让无数车主苦不堪言,同时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的段子。



2020年5月,纳智捷在大陆仅仅卖出了7辆车(很好奇是什么人买了),并传出正式退出大陆市场的消息。


而在台湾本土,裕隆汽车的市场也不断收缩。


这些车企弱势的原因之一,便是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经验与技术不足,与富士康合作并不能立刻改善这一情况。


据42号车库报道,Model T的电池包布置方式较为落后,其电池包放在四个轮包位置,“严重占用车辆空间”。



目前宇通、比亚迪等纯电动公交产品早已舍弃这种设计,选择将电池包布置在底部和车辆顶部。 


其次,整车代工市场早有巨头存在。


如汽车界的“代工皇帝”麦格纳,奔驰大G、宝马5系以及捷豹I-PACE等知名豪华车型,都由其整车代工生产。


去年,麦格纳推出了首款全冗余架构的BE21电动硬件平台,与富士康的MIH 平台差不太多,并与北汽新能源达成合作。


没有整车制造经验和资质的富士康,想要与麦格纳这种老牌企业竞争,难度重重。



再则,富士康难以集中资源转型电动汽车业务。


郭台铭对于富士康的未来设想,并非代工厂或者制造公司,而是“创新型的人工智能平台”。


其战略包括电动汽车、数字医疗、机器人三大产业,把握人工智能、5G和半导体三大技术。


每一项基本都是富士康未曾深入,且需要投资上百亿元的重资本赛道。均衡发力的结果往往是分散资源,在每一领域都难有深入研究。


最后,代工市场上最抢手的客户——苹果,似乎有意不想将自家的汽车交给富士康代工。


苹果曾与至少6家车企商谈代工事宜,即便被车企多次拒绝后,仍未传出考虑富士康代工的消息。


确实,苹果此前为了减少对富士康的依赖,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怎么可能还将未来的命根子交到富士康手上。


大家期待的苹果汽车,短时间内是来不了了~


 


有意思的是,富士康自己对于造车业务的未来信心满满。



董事长刘扬伟给富士康定下了一个“必须要实现的目标”:到2026年前,电动汽车相关业务年营收达到1万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96亿元)。


富士康预计,今年该业务营收将首次超1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96亿元)——也就是说,5年时间要翻100倍。


市场份额方面,刘扬伟则做出了两个承诺:


一,到2025年,全球5%的电动汽车将采用富士康的设计、部件、机械零件或软件;二,基于MIH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的10%。


听着怎么有点像,此前许家印为恒大汽车定下的目标。



再想到郭台铭之前的发言:电动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的iPhone而已”,富士康能造iPhone,也能造电动车。


不知道郭老板和许老板熟不熟,两人要是一起吃个饭,聊聊造车心得,说不定能有很多共鸣。


大家觉得呢?


- 往期推荐 - 

bilibili/新浪微博/西瓜视频:爱泡研究所

暂时不考虑电车的
点个「在看」👍


↓戳这里,看更多精彩内容,还有超多“福利
浏览 3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