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地方有线突围,国网公司卡位,DVB+OTT将走向何方?

流媒体网

共 4979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1-08-06


相关阅读

独家|有线危机加剧,电视直播这个“便宜”让OTT捡了?


直播正在不断冲破原有的藩篱,进一步迈向OTT。


虽然OTT直播并未真正放开。


此前,OTT一直想通过与DVB的合作,来补全自身没有直播的短板,但或出于政策限制,或出于商业考量,DVB与OTT间的合作并未真正成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OTT端应用市场中各类非法直播APP的泛滥。


不过情况在慢慢转变。


近几年,随着市场格局变化以及各地有线谋求破局的日益迫切,DVB与OTT的合作开始增多,与爱优腾,与OTT牌照商,与电视厂商,不同地区开始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这些新模式不仅为OTT在直播层面打开了更多新口子,也为各地有线带来了新的营收来源。


而随着各地有线的加码,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全国一网大趋势下,国网正在不断推进直播等业务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各地有线的各自为战,显然与国网的计划相悖。因此,双方也在因直播产生更多博弈。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对国网与各地有线,还是对OTT来说,直播都是接下来进一步破局的关键点,而双方围绕直播“权”与“利”的博弈,既影响着广电内部的利益分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视大屏的市场格局。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电视直播频道多年来的变化与流转,本文流媒体网(ID:iptvott)将聚焦DVB+OTT这一话题,分析在这场权利游戏中,各方玩家间的竞合、争论,与博弈。



竞合:DVB与OTT


有线不断向OTT开放直播,有自己的缘由和苦衷。近几年,有线电视用户整体呈下滑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至2020年,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分别为2.14亿、2.12亿、2.10亿。与有线的下滑形成对比的是,IPTV与OTT用户数均整体上涨。2020年,IPTV用户数超3亿,OTT用户数超2.5亿。相比之下,有线的形式不容乐观。


用户数只是体现之一,有线面临的危机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营收方面,2020年,歌华有线、吉视传媒、江苏有线、湖北广电、贵广网络、广西广电等有线网络公司均出现了净利润下降。此前,多地有线还出现过央视 3568“停传”事件,而“停传”原因,则是拖欠卫传中心转播费。可见有线的日子过得着实拮据。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直播作为有线业务的重要支撑,也是其为数不多的核心优势资源,则成为有线跟随用户趋势的关键砝码。近几年,有线利用直播资源,与OTT平台合作,为自己带来了更多业务和营收增量。


从OTT厂家的角度,由于181号文不允许开展直播业务,因此以OTT平台叠加DVB直播这一游走于政策边缘的业务,早在多年前便已开始探索。比如2013年,小米与歌华有线合作推出了一款可以观看直播的迷你高清数字电视盒,2014年,小米又与江西广电合作,在南昌等地推广这一产品;再比如2015年,电广传媒和阿里推出了DVB+OTT盒子;2016年,中信国安广视推出了DVB+OTT盒子。此外,安徽、江苏、重庆、广东、深圳、贵州等地区的有线运营商也都曾在此方面发力。


不过,在这一轮合作中,有线更多是处于“被合作”状态,而且无论是限于政策原因,还是有线自身架子问题,或是OTT厂家在合作中的强势等,双方始终各怀心机,浅尝即止,并未真正形成规模。


但近几年,围绕直播,从业务,到模式,各地有线限于市场竞争压力,开始主动出击,与OTT的合作开始更加务实,对DVB+OTT的探索也呈现出了与此前不同的趋势。


比如从2018年开始,歌华有线、四川广电网络、甘肃广电网络、河南有线先后与爱奇艺合作,推出了歌华小果、蜀小果、甘小果、象小果产品,通过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实现有线网直播与互联网点播视频之间的联动。



2020年,华为智慧屏与一些省份的广电合作,上线了有线电视业务。这一业务是在电视系统内单独设立直播版块,用户无需切换信号源,也无需机顶盒和第三方软件,就可以方便地观看直播频道。除了华为,海信等互联网电视厂商此前也上线了类似业务,且都是与各省广电合作推出。这一合作模式,不仅给OTT在直播方面打开了新的口子,也让有线基于直播开启了新的业务输出模式。



除了上述案例,纵观有线近两年在输出直播业务方面的探索,其实已呈遍地开花之势,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比如“湖南模式”,湖南有线除了提供直播信源,还承担了CDN的分发;比如“安徽模式”,由安徽有线提供信源,银河/华数/亦非云负责CDN分发和终端的落地;比如“河南模式”,由河南有线提供信源,各终端厂家合作伙伴负责CDN分发。此外,云南、河北等地有线则采取与OTT牌照方合作,再通过移动运营商进入智能电视的方式。在此过程中,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违规情况,比如此前亦非云从地方有线手中拿到直播权益后,自己开展收费运营,后被总局要求下线整改等。


可以说,有线对直播频道的输出,一直在创新和试探中前行,尤其面临用户下滑和营收遇阻,有线急需寻找更多抓手,而直播是有线手中尚能迅速变现的底牌,因此这两年在这方面,有线变得积极主动,甚至更加开放了。



争论:主权与生存权


虽然DVB+OTT已经开展多年,但对于此举是否会导致有线主权的旁落,业界一直都存在争议,毕竟面临IPTV和OTT的强势崛起,直播已经是有线占据的为数不多的优势。


对于这一问题,其实可以事分两面。一方面,面临生存危机,有线不断以各种方式放开直播频道,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主权的出让。可问题是,对当下的有线而言,先生存、后发展也是其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而且,有线特殊的广电嫡系身份,在一些政策未曾严格禁止的区域进行更多的尝试,或多或少也是监管层面给与的福利。


另一方面,有线放开直播频道,看似狼狈,其实也是一笔相对不错的生意。比如有线直接与电视厂家合作,据了解,在此模式下,一个直播用户可以得到5块钱的收入。当然,如果有线在直播信源之外,再承担CDN分发等工作,得到的收益还会更多。


如此一来,有线不仅能获得更多营收,还寻得了一种扩大自身用户覆盖的方式。因为如果单纯站在OTT的角度看,OTT上线直播业务,是OTT优势的增强,也是有线优势的削弱;但站在有线的角度,有线无论是给信号,还是直接通过APP,都可以包装成软终端的名义,把直播业务分发到智能电视平台形成收费用户。换个统计角度,是否也可以看成是有线业务在第三方终端(平台)的延伸,并算是有线用户的新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DVB+OTT更多是一个直播业务或产品与不同平台、不同终端间的合作。这自然就无关主权的出让。尤其是OTT有着巨大的终端规模,如果有线向所有OTT终端提供直播信号,即使每个终端每月5块钱,那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因此,虽然DVB+OTT模式一直存在,也都是围绕直播这一核心业务,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线的考量是不同的。比如早些年OTT风头正盛的时候,有线与之合作时,往往是OTT占据更多话语权,有线更像是迫不得已“卖内容”。而最近几年,有线更想依托自身直播优势,把智能电视平台当做直播业务的延伸,更像是一种主动的出击。目前来看,很大程度上,有线也确实能通过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即便如此,这笔“不错的”生意也只是相对而言,对当下日子过得紧巴的有线来说,放开直播确实能解燃眉之急,赢得一些发展时机,但如果有线过于依靠这份收入,不去加快发力其他增值业务,只会导致自身用户的进一步流失,从而为他人做嫁衣。所以,归根结底,有线还当自强。


总的来说,有线放开直播,既可以看作生存危机下的无奈之举,也可以看作其在顺应趋势的同时,将优势最大化发挥,寻找新的营收模式,为自身争取更多发展机会的有效方式。而根据各方动作来看,直播走向OTT,或者说DVB+OTT的趋势还将会继续加强。不过,另一方面,随着全国一网的不断推进,各地有线这一难得的赚钱路径,也在遇到更多阻碍。



博弈:国网与有线


今年4月,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向各控股子公司发布了《关于收集违规开展互联网电视直播业务情况的通知》,提到“近期屡有OTT机顶盒、智能电视终端厂家,违规开展互联网电视直播业务,扰乱了广播电视市场秩序,对安全播出构成严重挑战,影响有线电视业务的正常开展”。并表示“拟收集各地互联网电视直播业务违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终端、软件APP、业务合作方、持牌机构等),汇总相应情况后上报主管部门,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规范互联网电视直播业务市场”。



在不少人看来,在各地有线公司将DVB+OTT业务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这一通知意味着各地有线与OTT企业合作的中止。此外,国网此前还在文件中强调,各网络公司现阶段应严格遵守广电总局第33号令《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管理办法》,不得跨地区、跨网络经营,确保广电网络行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这也从另一个维度切断了地方有线的赚钱路径。


不过,国网限制各地有线自行与OTT企业开展直播业务,一方面是制止违规情况,规范直播市场;但另一方面,似乎也有从全国一网的角度出发,亲自下场推动直播业务,并与OTT等企业进行合作的考量。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目标,国网今年4月向各控股子公司下发了《关于启动视听内容集约化工作的通知》,在“收回”各省内容招标权的同时,还制定了“视频点播集约化运营支撑平台”建设,与央视3568频道统谈统签等具体方案。



另外,国网也在筹划融合直播业务、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可管可控的“新电视”平合。“新电视”项目将与视听内容集约化、流量集约化协同发展,实行广电网内网外内容、体验差异化运营,维护和提升广电网络行业的核心价值。



可以看出,随着全国一网的不断推进,国网正在收回各地有线的自主权,然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但如此一来,无疑影响了地方有线的利益,进而导致双方的博弈。比如在与OTT等平台合作开展直播业务的过程中,由谁来主导,或者说,赚的钱进入谁口袋的问题。地方有线自然希望可以继续直接收钱,而国网则希望由自己去收,再分配给各子公司。


如果从整个广电网络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直播等业务由国网统一规划,确实能打破各地之间分散作战的劣势,更好地实现集约化发展。


但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对很多生存艰难的地方有线来说,与OTT企业合作的直播收入几乎是救命钱,对于国网的收益“再分配”,他们不一定等得起。这也导致国网此前下发的相关文件,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软抵制的情况。因此,地方有线与国网间围绕直播等业务的博弈,接下来也还将会持续。



小 结


电视大屏市场的竞争早已进入存量阶段,而直播则是各方的焦点之一。随着有线生存危机的加剧,围绕直播,DVB与OTT或许还将有新的竞合。与此同时,在全国一网背景下,生存艰难的地方有线与希望统筹全局的国网之间,也将出现新的博弈或内卷。


另一方面,随着有线通过软终端的方式覆盖更多电视终端,之后这些终端会不会被有线纳入自己的用户统计报表当中,然后实现用户数的“逆袭”?毕竟,一个硬终端对应一个用户,和一个软终端对应一个用户,两者差别巨大。而且,这种情况在OTT端其实早已是常态,比如一个智能电视用户可能分属于不同的OTT牌照方或应用方。


此外,虽然国网和地方有线目前都在试图通过直播寻求进一步破局,但站在更大的视角来看,随着年轻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短视频、互联网直播等业态的发展,用户的内容需求会进一步替代频道需求,电视的频道化直播也会进一步向事件直播、栏目化直播等方向演进。在此背景下,留给国网和有线的窗口期也许并不会太长。


基于此,国网与地方有线博弈下,直播会如何进一步走向OTT?


随着直播走向OTT,IPTV、OTT、有线之间会呈现怎样的竞争态势,电视大屏市场会迎来怎样的竞争格局?


监管层是否会有新的动作?


新习惯与新业态冲击下的直播频道又会迎来哪些变革?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本系列第三篇文章独家|大屏“内卷”之下,OTT破局直播带来的新故事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作者:小路)


精彩推荐


本期编辑/七七

联系我们/17338112792(微信同号)

浏览 3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