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推荐看1本书

架构师之路

共 127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6-12

3天假期,准备读这1本书:《东方学》

画外音:坚持很难,但读书,真的有用。


如果把时钟播回到20年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可能还是会和“功夫小子”“京剧名伶”这种充满东方色彩的人物联系在一起。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一直在变化,从穿灰色中山装的“干部”变成了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从苦苦营生的劳动群众变成了光鲜亮丽的办公室小伙女郎,从黑白灰到五彩斑斓,从统一到个性,这种变化得益于同一个世界同一张网的传播,也得益于中国人越来越旺盛的表达欲。他们眼中的我们,不再是他们看到的样子,而是我们展示的样子。

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撑,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的那么迅速。正如几十年前的西方世界,一提到东方几乎都是统一的面貌,而萨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则清晰地阐明了西方世界对东方这种整齐划一的误解,成为后殖民论述的经典。

他指出,东方,几乎是欧洲人的一个发明,是西方视域下的东方,是“正常之外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它时而充满浪漫和异国情调,时而又是欠缺理性,幼稚不堪,懒惰愚昧的非我族类。他认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知识、思想和信仰,都是被建构起来的,而这个过程与权力有关。东方主义并不是对真实东方的客观反映,而是充斥着文化和话语上的霸权。

一个人离自己的文化家园越远,越容易对其作出判断;整个世界同样如此,要想对世界获得真正的了解,从精神上对其加以疏远以及以宽容之心坦然接受一切是必要的条件。



发现世上只有家乡好的人只是一个未曾长大的雏儿;发现所有地方都像自己的家乡一样好的人已经长大;但只有当认识到整个世界都不属于自己时一个人才最终走向成熟。

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已经成了美国学术、政治和文化的附属物。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令人悲哀的地方;然而,这一附属关系的特殊形式却令人悲哀。

萨义德一生都置身于东西方语言、文化和认同的交错之中而“不得其所”。他生为阿拉伯人,却是基督徒,他既为巴勒斯坦人辩护,也声援被穆斯林世界追杀的拉什迪。在他立身扬名的美国,一些西方人和犹太人斥之为“恐怖分子”,而在他难以割舍的中东,极端分子却将他列入“黑名单”。正是这些复杂的政治经历和多重的文化身份,才造就了萨义德的个性与学术。



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认知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展,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公共或私人空间接触加强,如何进行平等的对话,萨义德和他的《东方学》提供了一种反思与渠道。

自己民族故事的讲述,一定要有自己民族的声音。在意识形态领域,沉默并不是金,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是真正的为自己代言。
15分钟,扫码听书《东方学》

最近几个月工作比较忙,基本没怎么看书听书了。想了下,没时间读书都是借口,还是得继续读书,继续推荐好书给大家。


调研:
朋友,最近读了一些什么书?
欢迎推荐给我,我转荐好书给大家?
“架构师之路”读书会,一起听书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