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掌握产业互联网的话语权?

中智观察

共 194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5-26

产业互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垂直行业企业、硬件厂商、互联网企业企业纷纷下场布局,参与到这一场争夺“未来发展权”的战争中来。在诸多“玩家”中,到底谁将获得产业互联网的行业话语权、夺取最大一块蛋糕,尚需要市场的验证,但垂直行业企业占据了天然优势。

01

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哪些赛道?

2018年10月,马化腾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声称“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这封公开信成为了腾讯正式入局产业互联网的标志性事件。


不只是腾讯,近年来,多家ICT、制造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布局产业互联网,可以说,备受看好的产业互联网,正在如火如荼的构建中途。


各类企业的资源差异巨大,所提供的产业互联网相关产品服务,也有差异。但就针对的业务环节进行分类,各类产品服务大致均分为四大类产品服务,分别针对软件、基础设施、硬件、平台等环节。

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几种主流业务:

1. 产业应用软件:工业APP、工业应用软件等。
2. 通信与基础设施平台:数据中心、通信、云服务与物联网平台。
3. 边缘硬件设备:自动化设备、物联网设备等智能制造硬件。
4. 产业平台服务:产业电商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

目前市场中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厂商多扮演着“集成商”的角色,即在自有优势产品服务的基础上集成其他厂商的产品,为下游用户提供完整的产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如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等。


目前,市场中的产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已经基本覆盖软件、基础设施、硬件等三类业务种类。




产业互联网平台




在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上,主流产业互联网平台普遍采用“项目制”的运营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部分企业尚在电气化阶段,所以,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多以“企业信息化改造”为基础,主要对单一企业的某一或多个运营生产环节展开改造,如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等,并为客户搭建针对性的“企业级平台”。


对于平台企业来说,在未来发展中,只有突破企业间的隔离,将产业链上游相连接,才能够形成真正的“产业互联网”。

 


产业电商平台




产业电商平台的业务模式带有更多的“电商+服务“的特征,多针对垂直领域的供应链对接。目前,各类产业电商平台已经相对成熟,对企业间供需对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少产业电商平台,已经将服务延伸至信息交互、产品溯源、票据管理、电子结算、仓储物流等更多环节,已经形成产业互联网的初步形态。


02

产业互联网玩家都有谁?

“产业互联网”普遍被认为是“消费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关键产业机遇,整体发展如火如荼,制造业、软件、互联网、通信、IT硬件等多领域厂商纷纷入局。



产业互联网平台






产业电商平台





03

谁将成为话语权掌控者

就目前市场中的产业互联网产品看,各类厂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呈现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现象;加之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成本、更换服务商的成本颇高,选择服务商时,必然更为慎重,产业互联网领域将出现未来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的众多玩家中,哪方玩家将成为行业话语权掌控者呢?


1. 集中度越高、技术门槛越高的行业,越容易出现由行业龙头所主导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制造业、农业中各垂直行业的龙头企业,能够利用自身在本行业或本区域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将“企业标准”推广至“团队标准、行业标准”,并逐步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


此种方式,是各地发展适合当地经济特点的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方式。


2. 集中度越低的行业,话语权由接入更多企业的平台商掌握


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产业互联网则有更大可能由市场占有率最高、接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更多的平台企业主导。类似的例子是,当一个人身边的亲朋都开始使用某一种通信APP时,那么他有很大概览使用同款软件。


对于互联网、软件等ICT优势厂商来说,这种方式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获得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3. 相比“便宜、快捷”,大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自主、安全”


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往往选择相对成本更低的云服务平台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对于大型企业、龙头企业来说,私有云可能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大型企业的“产业互联网”中,企业内部数字化与外部供应链的数字,存在一定的“隔离”。


对于此种情景,以供需对接为主业的产业电商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


To be continued…




活动推荐



 5月27日

CDEC2021 广州站 扫码报名参会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