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辜负天赋,活出生命的意义

知识产品经理思维

共 2991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12-23


1.每一问题都是一个大话题
为什么她能被称为香港女儿?
为什么她的雕像能坐落在香港的世纪大道,成为继李小龙之后的第二人?
为什么她是仅有的一位同时获封「歌后」及「影后」殊荣的香港艺人?
为什么她被称为百变天后?
为什么她被称为香港一姐,发起活动能让天王巨星都来捧场?
为什么18年后,她还一直在影迷心里从未走远?

电影梅艳芳:给培训经理的五个启发
始于作品,成于人品:电影梅艳芳给职场人士的启发
上两篇,我从培训经理的角度及职场人士的角度分享了收获,也部分回答了问题。
总结一下,就是始于作品,成于人品。
但还有些话想说。
因为对于这么一位优秀的人物,需要时时对照,便于自我提升。

2.什么是作品?作品怎么来?
天赋+努力+运气
简言之,作品就是可交付的结果。
之前在SF的时候,工作中常用一个词叫“交付物”,就很形象。
比如你说这周去跟很多人沟通了,沟通是个过程,写到周报里面,还要有沟通的结果,可证明的材料文档等。
再延伸一下,作品就是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加入自己的劳动创造,变成别人认可,愿意付费的结果。
职场人的每一份工作,每一个任务,不论大小,都要可交付,有追求的人,还要让它成为高峰、成为艺术。
就像苹果手机一样,有人说拆开苹果,都能看到苹果手机在看不见的地方都非常用心。虽然我不是果粉,但也会欣赏像艺术品一样的产品。

梅艳芳影视歌都获过奖,拿奖到手软。
一次获奖可以是偶然,但能获奖很多次,显然是实力。
梅艳芳用作品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作品怎么来?
对于个人,靠天赋,靠努力。
当然,还要靠运气,也就是大时代的背景,或者叫风口。
梅艳芳演唱会最后留下两个字“再见”,有人感叹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未必是后来人不努力不优秀,但时代变了。
但反过来,时代不论怎么变幻,都需要个体奋斗。

3.天赋是你唯一需要把握的东西
我把天赋放在首位,天赋就是你做起来会喜欢、会产生心流、会比别人做得好的事情。
天赋是什么?
天赋就是独特价值。
就是上天给了你什么,就把它发挥到极致,而不要盯着自己的缺点。

有个小故事:有个人在海边得到了一个大珍珠,但是上面有个小黑点。
这个完美主义的人想:这么白的珍珠,有个小黑点影响卖相。
于是拿刀开始刮小黑点,刮了一层,还有小黑点,不甘心,再刮。
就这样,不一会儿,大珍珠就变成小米粒了。
完犊子了。
本来一颗大珍珠,即便有个小黑点,也可以卖个不错的价钱。
真是手欠,结果一分钱也没落着。

每个人都有那个手欠的时刻,没事就削自己,结果劣势补成了平淡无奇,优势荡然全无。
更欠的是把自己的为满足的欲望,投射到子女身上。
于是子女要学画画,学音乐,当学霸……
唯独,自己没有什么改变。
于是,向后看还是后悔,向前看还是迷茫,看当下还是焦虑。
看着日子像流水般流过,却无可奈何。

4.天赋是热爱而不是爱好
说回梅艳芳。
梅艳芳4岁就登台演出。
这也是为了生计,但在电影中能看出来,她很享受这种舞台状态。
长大后,她自己,她生命的贵人们都觉得她是天生属于舞台的。
在舞台上,她才能大放异彩。

很多人说自己也有热爱。但只有三分钟热度。
但还没热呢,就变了,那这叫爱好。
我们经常讲兴趣爱好,
爱好可以多样,但热爱要专一。
爱好要去琢磨,发现自己擅长的,刻意练习,就从业余变成专业了,就从爱好升级成热爱了。

刻意练习,就要努力。
但努力不是非要头悬梁锥刺股,那是一种精神。
但现实中这种搞得自己很痛苦的形式,都大可不必。
比如你看书很痛苦,就可以换个形式学习,比如听书,比如交流请教。
人都是有上进求知的欲望的,只不过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同。
培训经理让学员学,就要重视脑科学,用大脑喜欢的方式来教学。
内容为王不假,但形式与内容一样重要。
有时候,形式就是内容。
(比如升旗仪式,企业文化等,这些都是在形式中赋予内容价值)
5.天赋是自信,关键时候的坚持
周末看了《郑渊洁家庭教育课》,教育孩子与成人培训有相通的地方。
以身作则、相信天赋、保护好奇心、独立思考、探索欲、鼓励正确行为。
我还听过一个教育孩子的故事:
中产阶级的家长对孩子说:按照老师说的做,要听话,将来出人头地。
富人家的孩子对老师说:我们家孩子就是不太喜欢阅读,但他喜欢跟别人交流,我们能组织一个读书交流会吗?
我并不是说财产决定眼界,是想说,不论阶层,都可以给孩子自信。
阶层决定了获得的物质的多少,但爱,是每个父母都可以给的,不论贫富。
如果觉得少,要么是父母不够用心,要么是父母不自觉跟别人比觉得自卑,自己都觉得不成功,怎么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知道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
还要相信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在关键时候,要有自信。
在青春期的时候,梅的声音其实有些男生味的。
那时候普遍人们觉得女歌手,要软甜,像邓丽君那样的才好。
梅,自信自己的声音是有特点的,坚持自己的特色。
甚至连声带的手术都拒绝去做。
这就像市场营销的定位理论一样,差异化的竞争,反而创造了蓝海。

总结一下,
天赋是上天恩赐的礼物,一个人坚信自己的天赋,通过刻意练习,把爱好变成热爱;
当你干一件事情,有心流状态,是幸福的;
如果能从中得到价值、收益、认可,你有自己的作品,就不会觉得辛苦。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求上进,但不要把财富当成衡量自己成功的唯一标准,从而将焦虑,不自信带给孩子。

我不太清楚梅艳芳一个并非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为什么会那么自信。
但我看到了自信给人带来的强大力量。
刘德华、周星驰莫不如此。出身贫寒,靠着作品人品出人头地。
既没有坑蒙拐骗偷,也没有吃喝嫖赌抽。
所以,他们才作为榜样,激励着我们。
有这样的偶像,对青少年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情。

世间的苦乐是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情绪管理ABC告诉我们是喜是悲,要看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不就是塞翁失马吗?中国人都知道。
这不就是辩证法吗?我们中学都学过。
苦中作乐,就是这么来的。
一句话,不要辜负了你的天赋,《活出生命的意义》

分割线以下:人品大过作品
好像我还真不太擅长抒情的,类鸡汤的文章。
写作就是这样,写着写着,有些话就流露出来了。
就像旅游,走着走着,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

当然,作品很重要,但人品更重要。
德艺双馨,任何时候都是对艺人的评价。
尤其是,想当年拿着娃哈哈,眼神像纯净水一样透明的人。
是当年看错了,还是人终究会变?
还是人到了一个特定环境中,没有约束,会变质?
不得而知。

正因为有些乱七八糟的人和事,才看到清泉石上流的晶莹剔透。
才看到了有些人是值得怀念的。

香港近几年乱七八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
那些港独了什么的,嘴上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荼毒青少年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人们怀念梅艳芳,不仅仅是因为作品,而是那一代艺人的责任、品德,撑起了青少年的偶像天空。
而这个天空,是蔚蓝的,不是阴霾污浊的。

中国的人才选拔一直强调德才兼备,德为先。
这是符合辩证法的。
《三字经》说行有余力,则学文。
这句话才是最重要的。
先修身,修身是本,才艺是末。
最根本的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要追求高人一等,而是要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融入人民中。
之前说文化人的臭毛病,就是清高,不愿与劳动人民为伍。
实践证明,文化人坏起来,那真叫没底线。
为人民服务,应该是每个人的价值观

德艺双馨,才叫艺术家。

德才兼备,才能叫人才。

浏览 4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